位于火车站前西侧的旧连锁街的改造是疫情前就开始的了吧,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都对于这个项目有着异常的关心,在1930年当时被称为远超日本国内银座和心斋桥商业街的地块,在当时的亚洲作为以美国最新商业街形式而建设,运营的,是开创了当时的诸多项的首创的。各方都希望新的改造能充分发挥旧商业建筑的特点,在建筑遗产保护和商业发展中取得平衡,走出来城市更新发展的新路。
今儿说一个位于大连旧常磐座的旧事,在这里曾经举办过卓别林的作品《城市之光》的首映,是整个亚洲范围内的第一次。先讲述一下《城市之光》吧,作为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各种电影排行榜上都是名列前茅。在今日电影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这样一部无声电影想来已经不会那么吸引人了,但是即使在1931年有声电影已经普及并且成为主流,卓别林仍然以一部默片来取得骄人的票房,都可以让我们能够感知到这部影片的魅力。
看到这几幅那个时代特有的海报剧照宣传照片时可能大家都是会想起来了吧,那个流浪汉和卖花姑娘,一个盲人之间的故事。(顺便赞扬一下中文的翻译之美,在日本这部影片被翻译成为“街上之灯”,即使到最近日本也有纪念活动比如电影重演,剧本改编再现等等,依然在使用“街上之灯”的名字,而我们国内一直是在用城市之光这个译名。)
那么旧大连常磐座又是怎么做到能成为《城市之光》的亚洲首映地点呢?这里就是要说一下旧常磐座的经营者,日本人小泉友男,小泉武雄两兄弟,他们家族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小泉吾郎,是旧日日本棒球界的知名人士,兄弟三人从1922年来到大连并以大连为基地在整个东北发展了电影的相关业务,常磐座的经营和旧满洲映画协会的参与,旧满洲电影演员的发掘,还有关东州主办的慰军演出,进口电影的发行和中国人演员的经纪都是这一家子的业务。(旧常磐座和连锁街旧影放在今天第二篇里也请点击查看)
上面图片中的最后一幅画面是爱因斯坦出席电影《城市之光》的洛杉矶首映式的时候和卓别林的合影,此时这个影片已经通过新闻报道等等为世界所知,那之后卓别林又去巴黎举办了欧洲首映。
电影《城市之光》为啥会这样轰动,在那个时代就是创下票房五百万美元的记录,其剧本,演员,剧情和最后的电影呈现等等大家可以通过电影去体验,我说两个幕后小数据。
城市之光的拍摄周期在卓别林的电影制作中位居首位,从1927年12月31日开机到1931年1月22日制作完成,历时三年之久。
这其中,查理在街上邂逅卖花姑娘的一幕一共拍摄了342次,也就是是NG了341次,成片的拷贝使用率仅仅为0.95%,不到1%。在一共534天的现场拍摄中这一幕在影片中仅仅三分钟不到的镜头拍摄了368天也就是一年以上。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史上的名作,日本公映是1934年1月,而在这之前呢,旧大连常磐座的经营者小泉兄弟则是通过其在电影界的人脉,抢先一步通过上海把这部影片拷贝进口过来,从而在旧大连常磐座实现了其亚洲首映,准确时间和当时的海报画面我还没有找到,因为在当时的海报还都是各个电影放映场所自己制作,大幅海报还都是由专业美工来绘制并且有放映日期等等。
比如这张日本国内的海报,就是日本有乐町日本剧场的海报,1934年1月的。
这一幅海报则是最常见的。
美好的画面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