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饰演的男主,片开就对着女友喋喋不休。“我要在卡莱尔预定一个房间,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那个酒店,他们酒吧的钢琴师会唱他以前在百老汇唱的歌。我可能会联系我爸的票贩子,他能帮我们弄到《汉密尔顿》的票。”期间他的女友也就是艾丽·范宁,打断过他一次,说“真不敢相信我要采访《冬日往事》的导演,你快帮我想想有什么有意义的问题”。
©️《纽约的一个雨天》,女友是校报的记者,她要去采访一个著名的导演。她既兴奋又紧张,所以让甜茶帮她想出什么好问题来问。甜茶根本不听女朋友说什么,一直在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见到采访对象后,范宁开始滔滔不绝,说过来说过去也就只有一些“很荣幸采访到你”之类的恭维话,而且情绪异常激动,慌乱中还说黑泽明是她在欧洲电影中最喜欢的导演。
©️《纽约的一个雨天》,艾丽·范宁的小女友去采访一位著名导演,对他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还有裘德·洛饰演的编剧亨特,与甜茶家算是世交,他们都能以连珠炮弹似的语速说个不停。甚至盖过了画面,控制了影片的节奏和高潮。这种高密度的对话,成为伍迪自拍摄《傻瓜入狱记》以来,电影中的个人特色:话唠片。“痨”指的是肺结核,话痨,则用来比喻某人说起话来如肺结核病人的咳嗽,没完没了。《看电影》杂志就有一期这样写道:“在唐僧问出那句’你妈贵姓啊’之前,我们都太小看了话痨们的杀伤力:兵不血刃,杀人无形。”比如在《女间谍》里,杰森斯坦森扮演一个废柴特工,可以从摩天大楼聊到太阳马戏团,再到奥巴马出席国会;《你丫闭嘴!》里,逗逼铁蛋也是嘴碎个不停,别人吃个小黄油饼干,他能掰扯半天。
©️《你丫闭嘴!》《非诚勿扰》中的葛优在教堂忏悔,端的也是“上炕唠家常”的做派,从幼儿园尿床侃到中学毕业插队下乡,逼得神父忍无可忍,“对不起,我们的教堂太小,已经装不下他的罪恶了。”
©️《非诚勿扰》这样的话痨角色,电影史上数不胜数,但如果在“话痨”后面加上“电影”二字呢?话痨电影,一种并不严谨的电影类型,多以对话为主,比例甚至可以盖过画面,控制着影片的节奏和高潮。也是对台词多的电影的戏谑。如《安妮霍尔》,90分钟,1500段对白;《克莱尔的膝盖》,105分钟,1400段对白;《十二怒汉》,90分钟,1300段对白;《婚姻生活》,167分钟,1700段对白;还有《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前者105分钟,1200段对白,后者80分钟,1300段对白。
©️《爱在日落黄昏时》片长很短,对白极多记得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秒表有规律的滴答声几乎贯穿第一镜,一直冲击着观众的神经;在冢本晋也的《铁男》中,跳动的是隆隆的鼓点声,属于工业金属和废都的音符;那么影片中如暴风雨般的独白或对白就相当于诺兰的嘀嗒声和冢本晋也的鼓声。在电影《曼哈顿》中,他饰演一个写作不成功,感情一塌糊涂的男人。又矮又瘦,能说会道,张口伯格曼,闭口纳博科夫,还特别喜欢夸自己C上功夫一流,在几个Q人之间摇摆不定。
©️《曼哈顿》《安妮霍尔》里充满了知识分子的抱怨、自嘲和神经质。台词很多,每句话都在释放信息点,虽然很琐碎,但观众接收到后立刻全神贯注,哪怕是可有可无的玩笑。这部电影里伍迪还对着镜头大放厥词,好像他一年四季都有道理。
©️《安妮·霍尔》在《午夜巴黎》中,他开始向着“掉书袋”狂奔,台词引经据典,还给法国影评界捧臭脚,对白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谋深算,甚至憋着坏。
©️《午夜巴黎》据说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在被问及他的作品是否台词过多时,总是拿伍迪艾伦当挡箭牌。无论是《人间四季》系列,还是《六道道德故事》系列,侯麦的电影都是在人物谈天说地的时候演完的,堪称“没有故事的故事”。难怪侯麦说:“我不表达,我呈现。我呈现的是会动会说话的人。
©️“人间四季”系列之《夏天的故事》但是,他和伍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说伍迪艾伦是一个快节奏、高语速的“段子”,那么侯麦就是一个气息很浓的“哲学”。比如《克莱尔的膝盖》,对话涉及爱情和艺术,角色可以指点迷津,风花雪月。
©️《克莱尔的膝盖》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继承了以上两种风格,包括伍迪艾伦神经质的无聊漫谈和侯麦的清新浪漫。男、女主徜徉在维也纳和巴黎的街头,从对爱情的体验,从我们都只是宇宙中的一颗星尘到女权主义,从死亡到艺术再到哲学,谈论着爱情的本质。
©️《爱在黎明破晓前》他们话唠完了一个九年,两个九年,三个九年,也话痨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爱情圣经”。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诞生,声音开始成为电影中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要说电影史上话痨片的渊源,自然要追溯到声音刚刚出现的30年代。在这一时期,两种类型的电影蓬勃发展,一种是音乐片,另一种是以喋喋不休著称的“神经喜剧”。克劳黛·考尔白离家出走,遇到了穷记者盖博,他是个典型的口无遮拦的家伙,说着“你这个不识好歹的小东西”,但还是会帮她摆脱所有的搭讪,看似不经意的说着“不是为了你,是因为他太吵了”。他还说要写一本如何拦车的书,将来有钱了,就带着心上人去太平洋月光下的某个小岛。
©️《一夜风流》只是一个富家女和穷记者机缘巧合的爱情故事,谁知,却开启了一个话唠的时代。在这类影片中,往往会出现一对性格古怪的浪漫情侣。他们要么逃离婚姻,要么遇到另一份真爱,总能引出一个搞笑的故事。又因为多改编自舞台剧,所以,欣赏男女主角在银幕上唇枪舌剑、机关枪式的对话,就成为了观影过程当中的一大乐趣。例如,霍华德霍克斯的《女友星期五》以女主和她的旧情人在办公室的对白开始。他们说话像子弹一样快,往往一个人话音未落就被另一个人抢先盖住。女主过了很久才想起,“我是来告诉你,我要和别人结婚了。”。
©️《女友礼拜五》这绝对是一个听觉大于视觉的典型案例,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电影创作。比利怀尔德甚至在70年代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叫《满城风雨》,就是为了向这种神经喜剧致敬。105分钟,2400句对白,每个人都像机关枪,或者某种上了发条的机器,互相牵引着。不仅语速快,还懂得妙语连珠的诙谐讽刺,还随身携带着观点、哲学思辨和奇思妙想的输出。
©️《满城风雨》当然,神经喜剧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来源于舞台剧、广播剧,甚至可以追溯到电影发明之前,可以推至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歌队和角色朗诵中国有评书和相声,日本有狂言和漫才,美国文化有脱口秀等等。但是,当这些语言艺术与电影的画面形式相结合时,就变成了一种声画艺术,也就是话痨片。在这类影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狗血煽泪的故事,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有的只是对谈、相声,对生活直言不讳。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喜剧和话痨片关系更密切了。毕竟语言本身就是制造喜剧效果的一大利器不是吗?从古希腊戏剧来看,幽默、戏谑、揶揄、讽刺、双关等文字游戏都是笑话的来源。玩文字游戏是从情景喜剧、小品喜剧到后现代喜剧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史蒂芬·莫法特创作的情景喜剧《冤家成双对》是展现英语语言艺术的杰作。是最没有节操的低俗段子,却是最精致的语言段子,真正的妙笔生花,精灵鬼马。
©️《冤家成双对》以巨蟒剧团为代表的小品喜剧,是一个个段子的集合,个个都是口吐莲花、让人乐到捧腹的话痨。随便找个,《巨蟒与圣杯》的守门士兵,都是从一句话就能扯到鸟类迁移原理的“奇葩”。
©️《巨蟒与圣杯》在凯文·史密斯的《疯狂店员》中,两个店员在成人笑话和无聊段子上唠叨个不停。不说就会死,说了又是典型的一些无聊话。
©️《疯狂店员》萨莎·拜伦·科恩的《波拉特》中,哈萨克人波拉特在美国一开口就很尴尬,激怒了各个阶层的美国人,但是什么都挡不住波拉特的臭嘴,他就是想话痨,戳破那张自命不凡的纸。
©️《波拉特》还有编剧艾伦·索金,他从小就喜欢听人对话,对语言和声音有着天生的敏感。他把这种敏感融入到电影《茉莉牌局》和《社交网络》中,两部电影都充满了快节奏和高密度的对白,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后者,一个由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的大学生,围着一只鸡喋喋不休,让人笑到流泪。
©️《社交网络》日本电影《濑户内海》就有这个意思。不同的是,它没有《社交网络》那么庞大的背景,而是从生活的某个方面出发。起点很小,风格很文艺,一些爆笑的台词总能抖落出来。主角是高二的两个男生。每天下午放学,他们都会相约坐在河边,晒晒太阳,来个嘴炮。最大的麻烦是考试很烦,还说社交靠演技,吃到一根过长的薯条也要吐槽半天。
©️《濑户内海》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救世主题。在整个宇宙中,主角们只关心自己,对政治不热心,也没有社会责任感,担心生活中的琐事,一点正能量都没有,一点都不严肃。昆汀的《低俗小说》也是一样,文森特和朱尔斯是两个杀手,按理说应该提刀拿枪面色冷峻,霸气外露,结果他们有点空闲就瞎侃,去杀人的路上还在讨论汉堡、圣经和足底按摩。
©️《低俗小说》那部电影《让子弹飞》也是一部插科打诨的话痨片。上句与下句无缝衔接,对白紧密相连。几乎不可能听到人物喘气,就像群口相声一样。最著名的一幕是“鸿门宴”那场戏。人物众多,每句话简短有力,谁说话就给谁特写或者近景,特点就一个字:快!圆环轨道,三台机器绕着拍,三角关系对剪、正反打、过肩,话没说完就切给对方,要么就切反应镜头,且最多停留一秒,动静极小。这是话痨片的常见拍法。《落水狗》开场也是如此,但弧线运动比之更大;伍迪老头的《汉娜姐妹》,“转圈吃饭”那场戏也用了类似手法。![]()
![]()
©️从上到下依次为:《让子弹飞》、《落水狗》、《汉娜姐妹》说起伍迪艾伦,其实他早期是个喜剧演员,写过一些剧本,所以在他的电影里,一直都有单口相声和舞台元素。比如《安妮霍尔》里的伍迪,就像一个单口相声演员站在镜头前,喋喋不休,自言自语。那些喋喋不休的人非常有趣,关于爱情和人生的哲学充满了幽默和戏谑。
©️《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延续了这种风格。甜茶在雨中走在曼哈顿的街头,想起性感的前女友在犹太成年礼上给人Kou过,酸溜溜扯了一堆,说什么应该把这个列入犹太节日习俗,比斋戒强。
©️《纽约的一个雨天》像是某中年男人要了两碟凉菜一壶酒,喝到面色酡红时开始抽泣,感慨这个国家算是完了,痛骂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并抱怨老婆不懂自己。这就是话痨片,拜金、酗酒、寡情薄义、又老又坏、一地鸡毛,而且搞笑又滑稽。它让中产阶级的主人公、不检点的私生活、知识分子的臭脾气,都在生活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点击原文链接回复【话唠】获取汁源,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