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推荐一部电影---《燃情岁月》,是由爱德华·兹威克导演的一部上映于1994年的爱情、剧情、战争、西部电影。
影片自上映以来便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大奖和最佳音响、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以及豆瓣8.8的评分。
但这些标榜在明面上的荣誉都不能直接诠释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唯有深究,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魅力。
影片的故事背景始于二十世纪初,主要描绘了生活在美国西部原野上的鲁上校一家的概况,并利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聚焦于其对凄美爱情的歌颂之上,但抛开爱情的外衣,我更看重导演对“西部”类型片中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
接下来,我将通过片中角色,深究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是如何颠覆固有的英雄主义形象,且怎样去创造新的英雄主义形象。
作为影片的主角,崔斯汀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他对于保卫家园的战争并不感兴趣,唯一奔向战场的理由就是保护自己的弟弟山莫。
而在山莫战死之后他虽表现出了极端的痛苦,但还是和山莫的未婚妻发生了关系。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爱情使然,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就在观众以为他会为了爱情而稳定终身的时候,他又无缘由的离开了苏珊,开始了毫无止境的杀戮(发现的猎物无一幸免),以及肆无忌惮的放纵(吸食鸦片,与众多女人鬼混)。
崔斯汀一连串反常的举动给观众留下了一脸的问号。导演到底想要通过崔斯汀这一人物表达什么样的意义?
虽然导演并没有通过影片中最直接的台词告知我们答案,但还是通过很细微的镜头语言向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回答了这个问题。
影片中关于战争的话题大多集中在山莫这一人物身上。
山莫晚宴上与父亲鲁上校展开的争论,以及山莫直接告知众人他将要前往前线的讯息,在这几个场景之中我们很难看到崔斯汀对于战争的态度。
但是我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记得那个让所有人为之一惊的场面——崔斯汀和山莫的未婚妻苏珊差点亲吻在了一起。
所有人在关注这个场景的时候只注意到了令人荷尔蒙飙升的爱情元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崔斯汀手中拿着的那本鲁上校写的有关劝导政府对印第安人不要发动战争的书籍。
这一出现在场面调度中的元素在很大意义上就表明崔斯汀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对于战争,他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有点排斥。
但崔斯汀最终还是参加了战争,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保护自己的弟弟山莫......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