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神片,无数人今年的最爱,赢麻了

下班买菜

你的加星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前段时间金球奖,很多人为杨紫琼的获奖振奋。

《瞬息全宇宙》靠着脑洞的剧情,五彩斑斓的视效,去年收获好评无数。

亚裔群体为主角的电影,成功地在欧美地区破圈。

在国内,也收获无数影迷喜爱。

本以为,它会是今年金球音乐/喜剧类头号热门。

但是最后,还是输给一名高手——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这部电影的首次大型亮相,是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

首映的时候,就收获了各路影评人,记者的好评——

“首映全场笑声不断,气氛绝佳!”

“让人如坐针毡的好。”

在强手如林的主竞赛,最终一举拿下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两项重要奖项。

要知道欧洲三大奖更偏严肃主题一些,如果喜剧能上位,那这部喜剧肯定有些东西。

这部电影被讨论的很多的,就是它的剧本,有人形容是“把莎士比亚的古典和现代的焦虑、对抗熔于一炉。”

它的导演和编剧,就是曾凭着《三块广告牌》大杀四方的马丁·麦克唐纳。

马丁·麦克唐纳是公认的最会写故事的导演之一。

他的四部长片,《七个神经病》《杀手没有假期》《三块广告牌》以及这部《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剧本都是出自他本人之手。

在做电影之前,他混迹在英国戏剧行业。

27岁时,他就成为自莎士比亚以来在伦敦同时上演四部戏剧的最年轻的人。曾在10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7个剧本,当然他本人谦虚自述,自己的故事里不少也是辣鸡。

但是某种程度上,密集的创作也让他的故事创作能力越来越厉害。

这一次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他拉来了《杀手没有假期》里的老搭档科林·法瑞尔 、布莱丹·格里森。

故事发生在1923年,伊尼舍林小岛。

这个虚构的小岛地处爱尔兰。

一个名叫帕德里克的男人,在这里过着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

这一天午后,他和往常一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科尔姆喝酒。

但是,科尔姆有点反常,他家的大门紧闭。

帕德里克敲了敲他的窗户,但是对方只是在屋里一个人抽着烟,甚至没有转过头看他一眼。

科尔姆不理自己了。

成年人的友谊有时候也很脆弱,但是帕德里克想不通的是,为什么?

明明昨天两人还把酒言欢,但一夜之间就被对方拉黑。

他仔细地回想,似乎没有说错什么话,似乎也没做错什么事儿。

他想要弄清友尽的真相。

对方被逼到没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用我的余生用来思考和创作音乐。”“闲聊,会让我的生命在徒劳的闲话中消逝。”

科尔姆的内心os是,“你是岛上最大的傻子,无聊到令人害怕。”

帕德里克曾将花两个小时,叨逼叨着说自己观察驴屎的破事。

在这个小岛上,其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善良的好人”,类似于中文语境下的老实人——

听上去是好话,其实是个安慰。

他单身,和自己的姐姐生活在一起,他养了一头驴,而这更加加重了他笨拙的气质。

既憨且轴,是属于他的形容词。

他不懂科尔姆的断交理由,反复倒贴,直到对方上火,以断指威胁。

这位爱尔兰老大爷并不嘴炮,忍受无果后,他真把手指给砍了。

可真是男版《分手的决心》了。

这个故事也在断指之后达到了高潮。

科尔姆的断指噎死了帕德里克最爱的那头驴。

一味倒贴的帕德里克终于怒了,他一把火烧掉了科尔姆的房子。

两人的矛盾终于到达了高峰。

这个电影,从故事到人物都散发出浓浓的荒谬气质,也正是这种荒谬诞生了很多黑色幽默。

比如,帕德里克一次次前往科尔姆的家里。

小狗看了,直接把剪刀拖到了门外。

这种好笑其实有点残忍,男人间的绝交竟然搞得如此隆重。

但细细说来,大爷自残的背后是这个小岛居民的存在主义危机。

这个爱尔兰小岛远离都市,它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家,绝美自然风光也掩盖不了死寂的气息。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对昨日的粘贴复制。

不仅如此,人们的话语都是相似的。

如果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反常的事儿,大概率会遭遇好几波人完全相同的问话。

在这部电影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配角,肉店的老板。

她经营着肉店,也顺便给人代收信件,因此,店铺成了小岛的社交中心之一,她的爱好之一就是孜孜不倦地向所有人打听所有消息。

有新闻的人,代表着人际关系丰富,有着略微有趣的生活。

没有新闻的人,则会遭遇老板嫌弃的语气。

这个人物的设置,其实表现出这个小岛上,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故事”的生活。

科尔姆垂垂老矣,想要在生前留下一点让自己骄傲的东西。

思来想去,他决定谱写音乐。

科尔姆和帕德里克断交,是因为他在死亡的逼近下,对自我存在产生极大的焦虑。

而电影里的另一个人,帕德里克的姐姐却意外的懂科尔姆。

因为她也是这个小岛上的精神孤独者,她喜欢文学却在这片土地上没有知己,弟弟也不懂她,劝她少看书。

姐姐没有选择断指如此残暴的方式,而是扬帆起航,接受了一份远离小岛的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科尔姆和姐姐的远离,其实都是同一种原因——

回归本我。

然而这种行为却引发了血案。

电影里,关于科尔姆和帕德里克的关系,其实可以看成爱尔兰内战的隐喻。

故事发生在1923年4月,正好是内战的时间。

人物的对话中,屡次提及爱尔兰内战的消息,远方的炮火总能传到小岛居民的耳中。

爱尔兰的内战只延续了一年,但它影响长久至今日。

主角二人莫名其妙的决裂,就像这场莫名其妙的内战。

1923年的内战将爱尔兰撕成两部分,左右互搏,对于很多爱尔兰人来说,这就像原本和睦的亲戚突然因为一点口角大打出手,此后老死不相往来。

内战似乎就是为打而打,毫无意义。

科尔姆和帕德里克断交,有种文化人的傲慢。这件事并不是不可挽回,非得弄到断指程度。但是科尔姆有种男人的骄傲,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一定就要实现。

国民军和共和军的对峙,其实亦然。

在马丁·麦克唐纳此前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情景和人物,他们偏执,愤怒,常常让事情发展到难以回头的地步。

《杀手没有假期》里,三个杀手偏执于人生原则,集体殒命。

《三块广告牌》里,女主米尔德雷德的偏执,引发了小镇一系列的风波。

分裂和对立之下是一声叹息,无法挽回的遗憾,

偏执,招致更大的偏执。

愤怒,招致更多的愤怒。

这是马丁·麦克唐纳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